界面调查|隆化养老院大火警示:失能老人们,困在顶层中 · 中国

Thomas 175 0

一场大火,20位老人的命。

火灾发生后第二天,2025年4月9日深夜,河北承德隆化县国恩老年公寓漆黑一片,火灾发生的3层楼房窗口内,偶尔可见晃动的手电筒灯光。警车仍横在路口,警戒线内空无一人。

县城内的另外几家养老院变得更忙碌。一方面,国恩老年公寓的老人被分散转移,占据了竞争对手们大量的空闲床位。另一方面,他们正把顶层的失能老人挪到一层。“一出事了更得挪了,是不?”

此次事故的原因仍在调查中。这间经营多年的养老院本身暴露的风险与短板,对于养老院行业来说,仍具有警示意义。

住在顶层的失能老人

据央视新闻,2025年4月8日21时48分,河北隆化县一老年公寓发生火情。消防、应急、公安、卫健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当日晚23时左右,现场明火被扑灭。事故造成20人不幸遇难,19名未受伤人员送医观察。

居住在附近的王桦向界面新闻回忆,4月8日晚上,他和妻子刚吃完饭,就听到了消防车的鸣笛声。王桦注意到,当时养老公寓一栋东西向楼房正在燃烧。楼房共3层,南侧可见共有9扇窗户。火势起于该楼3层东侧的房间,向西蔓延。“都是大火苗子,还能看到滚滚黑烟。”王桦注意到,最西侧的第9扇窗户火势尤其强烈,“连房顶都烧着了”。

尚无从判断火究竟是如何烧起来的,但人们谈起这场火灾,总会提起那些无法从大火中脱身的老人。界面新闻注意到,事故发生楼是国恩老年公寓院中唯一的楼房,院中有3个库房。关于国恩老年公寓的内部状况,隆化县某养老院负责人周青称,其曾到访于此:国恩老年公寓的一层是餐厅、伙房、医务室和娱乐室,老年人居住在2层和3层。知情人士也曾向王桦表示,国恩老年公寓的楼房前还有5、6幢平房,老人基本集中在楼房和平房,“库房不住人”。

火灾事故发生后,隆化县内多家养老院的床位变得紧俏起来。有养老院工作人员介绍,近几日来看房间的人很多,其中也包括曾经居住在国恩老年公寓的老人家属们。

界面新闻以咨询为由走访了隆化县的9家养老院,规模最小的一家为仅有8个床位的家庭式养老院,规模最大的一家是拥有约400个床位的公建民营养老院。隆化县各养老院的设施与居住条件水平参差不齐。

多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表示,国恩老年公寓的事故发生后,根据相关部门的强制要求,他们正忙着将失能老人“挪”到一层。当被问及此前是否有相关要求时,某养老院的负责人透露:“以前(相关部门)也说过(我们)这种情况,但都没挪。”4月14日,某隆化县养老院表示,现在他们已完成楼层调整,暂时不接收新的失能老人。

2025年4月10日,河北承德,火灾后,隆化县国恩老年公寓所在路口道路仍被封锁。

隆化某收费较高的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张悦说,在她看来,评判一个养老院“好不好”主要就是评估失能老人所居住的楼层。她回忆,火灾后,国恩老年公寓转移来了大约120个老人。很多老人刚抵达时,张悦就闻出了他们身上的刺鼻味道。“尿垫换得不勤,洗得不勤,(老人身上)就会有味道。”而据张悦介绍,她所在的养老院顶层多为包间,失能老人则被安置在1层。“真要出现问题了,失能老人是最难出去的。”

江苏南京某中高端定位的养老院负责人程明告诉界面新闻,失能老人应优先安置在1楼,如果1楼不能实现,那就安置在2楼。“火灾在楼房中通常会向上蔓延,烟也是向上滚,为了疏散方便,失能老人所居住的楼层越低越好。”

为何将失能老人安置于顶层?云南昆明某头部养老机构员工陈晓楠告诉界面新闻,这背后有管理与利益的双重考量。根据每个养老院的具体情况,考虑的因素会有差异。

从管理角度讲,失能老人需要更专业的护理,将其集中在顶层可减少护理人员往返低楼层的时间成本。失能老人行动不便,这样也可以避免与自理老人的活动发生冲突。另外,某公建民营养老院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办公室、厨房、餐厅、健身房、活动室等,已经占据了养老院的1至5层。而失能老人所居住的6层床位最多,可容纳80余人,统一安置便于管理。陈晓楠补充,养老院通常将公共活动区放置在1层,若养老院的功能分区已经确定,考虑到改造的成本,失能老人只能被分配在剩余楼层。

陈晓楠还提到,考虑到形象因素,这也是最优的选择。“养老院每天都有家属来参观,其形象跟利益直接挂钩。失能老人的房间若照顾不周,味道会比较重。还要考虑到,可能有一些老人濒临去世,养老院并不想把他们放在自理老人和参观者经常进出的位置。”

避难间,如何规范?

多名当地人告诉界面新闻,国恩老年公寓曾使用隆化县阿拉营村的卫校旧址,后迁至目前所在的隆化县安州街道下洼子村。国恩老年公寓现在使用的建筑,此前被隆泉米业(全称为承德隆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所用。天眼查显示,2015年,国恩老年公寓曾获得隆化县公安消防大队许可,许可内容为“隆化县国恩老年公寓装修工程”。

某图审公司高级审查咨询师潘玥告诉界面新闻,如果改变建筑的使用性质,那么属于改造范畴。理论上,改造工程需要满足养老院的设计要求,并且重新报审。只依据装修工程许可,目前无法判断国恩老年公寓的改造是否合规。

2025年4月11日,河北承德隆化县某养老院的走廊。陈晓楠说,消防检查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往往只在白天进行检查。“其实晚上风险更大,会发现更多、更大的问题,比如人手不足,或消防通道堵塞。理论上,中控室应当有2人执行24小时值班制,可以快速定位火灾隐患,但基本上没有人能做到。”另外,陈晓楠还提到,出于方便管理的考虑,很多老年公寓的消防通道并不会使其随时保持开启状态。消防检查之前,当地往往会和养老院打好招呼,这时他们才会把平时上锁的消防通道打开。

在隆化县,建造一个养老院需要遵循什么规范?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江苏筑森主任建筑师梁泽渊告诉界面新闻,当建筑的使用性质变更为养老院时,其设计标准需参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规范《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

潘玥补充,养老院作为民用建筑,也应该满足《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GB 55031-2022另外可能还涉及《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2017。而具体到防火相关的设计问题,除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还应该遵循《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修订版)。

2023年4月5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做好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消防设施通用规范》贯彻执行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和《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 55036-2022两项标准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有些地区有地方规范,比如陕西西安的《既有建筑改建养老设施消防设计规范》。如果没有地方规范,则通常按照国家标准实施。基本原则是按照更严格的要求进行实施。”梁泽渊补充。

对于养老院来说,除了较为常见的消防设施与消防管理员等人员配置,陈晓楠说,“避难间”的设置往往容易被忽略。

有关火灾时关键的疏散问题,《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第6.3.1条规定(非强制性条文),老年人照料设施的人员疏散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界面新闻按照时间线索查阅发现,多年间,有关避难间的规定曾反复出现在国家标准中。

什么样的养老院建筑需要设置避难间?201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曾将与避难间相关的5.5.23条规定作为强制性条文。其中提到,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此强制性条文于2022年被废止

2018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做了局部修订,其中第5.5.24A条补充规定(非强制性条文):3层及3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米(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3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2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间避难间。不过,当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与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直接连通的开敞式外廊、与疏散走道直接连通且符合人员避难要求的室外平台等时,可不设置避难间。

2025年4月10日,河北承德隆化县某老年公寓2层房间墙上张贴的消防疏散示意图。梁泽渊介绍,若设置避难间,理论上报审时的图纸需要进行标注,但如消防疏散示意图就不作硬性要求。

2023年6月,《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此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建筑防火通用规范》提到,建筑的疏散出口数量、位置和宽度,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和宽度,避难设施的位置和面积等,应与建筑的使用功能、火灾危险性、耐火等级、建筑高度或层数、埋深、建筑面积、人员密度、人员特性等相适应。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1日起实施的《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也明确提出要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明确专门的疏散和安置措施,逐一明确负责疏散的工作人员”。

潘玥告诉界面新闻,包括《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24A条在内的条文,虽非强制性条文,养老院在建设时也应当满足此类规范要求。

那么,若设置避难间,它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子?修订后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到,避难间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2平米,避难间可利用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消防电梯的前室。另外,供失能老人使用且层数大于2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按核定使用人数配备简易防毒面具。而《建筑防火通用规范》也提到有关避难间的细节,例如避难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均应为A级”等。

另外,《建筑防火通用规范》虽并未明确说明什么样的建筑需要设置避难间,但7.1.16条对避难间进行了要求,比如避难区的净面积应满足避难间所在区域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避难间应靠近疏散楼梯间、在避难间入口处的明显位置应设置表示避难间的灯光指示标识等。

“消失”的避难间,是否必要?

当被问到是否有养老院专门留出用于应急躲避的空房间,周青说,“(当地养老院)都没有这样做的”,也“没人要求”。另一位自称在此行业十几年的养老院工作人员也表示:“我们这是平房,你有什么事情就可以直接开门出来。咱们隆化街(指县城)没有这种(避难间)情况。”当被问及利用避难间防火时,另一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表示“应该不可能”。

“从逻辑上来说,避难间的设置应该是强制性的,因为发生火灾一类的突发事故,失能老人根本无法下楼。”陈晓楠说。

养老院具体应该如何设置避难间?陈晓楠介绍,他所工作的养老院为4层楼建筑,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符合需设避难间的建筑范围。陈晓楠说,他所在的养老院3层安置了包括失能老人在内的超70位老人,3层与4层均设置有避难间。“我们所遵守的原则是,若有火灾发生,要第一时间将行动不便的老人安置于避难间中。”陈晓楠说,避难间通常设置在楼梯口的位置,并且此房间需隔绝烟,同时具备很好的密封性,平时不允许堆放杂物。

2025年4月11日,河北承德隆化县一处家庭式养老院门前的狭窄过道。2024年8月,隆化县人民政府在《对承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2024230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近年来,隆化县的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共3支:南街消防救援站、郭家屯镇政府专职消防站、茅荆坝镇政府专职消防站。不过,目前制约隆化县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问题包括: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待遇保障不理想。

程明告诉界面新闻,因其负责的养老院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米,因此设置了避难间。不过,相较国家标准的规范,该养老院在2层及以上每层设置了2个避难间。“设置多个避难间,我们更多还是出于安全的考量。”该养老院的消防负责人崔志斌(化名)说,出于应急疏散能力的考虑,该养老院将避难间分别设置在楼层两端疏散楼梯处,这种配置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径将楼层房间居中的老人疏散避难,同时几也是为了满足避难间面积和容纳人数的问题。“避难间全部采用甲级防火门,甲级防火窗进行特殊改造,门窗能够耐受火焰直接燃烧1.5小时不出现破损情况,给救援提供充足的时间。”

关于老人们如何进入避难间,崔志斌说,对于有行动能力的老人,护工会进行引导陪同。而对于失能老人来说,护工会使用轮椅或用担架床辅助。“机构也专门建立了应急疏散预案,每一位在住的老人都有明确的员工作为应急疏散救援人,确保发生火灾时每一位老人都能够得到有效救援。”

崔志斌还介绍,该养老院单个避难间的面积在18平方左右,楼层可以容纳的老人最多为30人,实际演练时,避难间能够容纳所有楼层老人。“消防大队和民政局要求我们1年演练2次,但是我们出于员工应急能力的考虑,一般1个季度会进行1次应急演练,另外还有每月1次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崔志斌说,演练时自理老人会参与其中,失能老人则选择用假人模型代替,因为“经不起折腾”。

“中国的养老院大多是微盈利的状态,稍有不慎就会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必然首先考虑利益最大化,在空间上的布局也是如此。”陈晓楠说,对于养老院来说,空间则是与其利益绑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避难间显然占用了养老院本可用来盈利的空间,因此,是否设置避难间,设置多大面积的避难间,会因养老院实际情况而异,这也是逐利与安全意识博弈之后的结果。陈晓楠说,在此背景之下,在实践层面,养老院的避难间往往面积不大,无法容纳全部的老人,更像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配置。

陈晓楠说,由于养老院护工整体年龄偏大,养老院在夜间往往只配备少量工作人员,很少有人实际演练过这样的人员配置是否可以成功将老人们成功转移至避难间中,且针对失能卧床老人的演练是空缺的。

对于养老院,尤其是失能老人来说,设置避难间是必要的吗?崔志斌说,综合来看,设置避难间是养老机构最稳妥和最有效的救援方案之一。“老年人行动迟缓、体力有限,加上部分老人身体状况不佳,甚至无法自主行动,对环境的感知较弱,难以应对火灾并及时逃生。设置避难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路径下将老年人转移至安全场所,最大限度保护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空间对于养老院就是钱,如果没有避难间,确实可以多增加几张床位。但是对于安全来说,这点损失可以忽略不计。”程明补充道。

*文中王桦、青、张悦、程明、陈晓楠、潘玥、崔志斌为化名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